针灸治疗:
湿热郁蒸证: 取穴:大椎GV14、阳陵泉GB34、太冲LR3、阴陵泉SP9、阳纲LB48、内庭ST44。 配穴:热重配曲池Ll11;湿重配至阳GV9。 毫针刺,用泻法。
毒陷心肝证: 取穴:劳宫PC8、涌泉KI1、十二井、委中BL40。 配穴:神昏配人中GV26、百会GV20;痉厥配阳陵泉GB34、太冲LR3;衄血配鱼际LU10、血海SP10。 毫针刺,劳宫、涌泉直刺0.5~1.0寸,行提插泻法;十二井用三棱针点刺出血;委中刺络放血。
肝脾不和证: 取穴:肝俞BL18、阳陵泉GB34、脾俞BL20、足三里ST36。 配穴:呕恶配内关PC6;纳呆配中院CV12。 毫针刺,用平补平泻。
寒湿困脾证: 取穴:胆俞BL19、阳纲BL48、脾俞BL20、三阴交SP6、阴陵泉SP9。 配穴:畏寒甚者配大椎GV14、至阳GV9,腹胀甚者配气海CV6,脘痞甚者配中脘CV12、内关PC6。 毫针刺,用补法。
邪热伤阴证: 取穴:肝俞BL18、太溪KI3、大椎GV14、间使PC5。 配穴:肝脏肿大而质硬者配痞根EX-B4、章门LR13;多梦配神门HT7。 毫针刺,肝俞、太溪用补法,大椎、间使用泻法。
耳针疗法:
取穴:肝、胆、脾、胃。 配穴:肝区疼痛配皮质下、神门,食欲不振配胰、胆,腹胀配大肠,失眠配神门、心。 每次选用3~5穴,中等刺激,留针30~60分钟,每日1次, 10次为1疗程。 灸疗法: 取穴:期门LR14、支沟TE6,肝俞BL18、太冲LR3、三阴交SP6。 配穴:胸闷胁胀配膻中CV17、内关PC6,肝脏肿大配膈俞BL17、阳陵泉GB34。 每次选用3~5穴,用艾条悬灸,每穴灸3~5壮,每日施灸1~2次。 单方验方: 1茵陈30g,玉米须30g,水煎服,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。 2茵陈30g,茅根15g,大枣10个,水煎服,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。 3健肝汤:柴胡6g,白芍9g,瓜萎9g,焦山楂12g,甘草6g,红花3g,水煎服,可降低谷丙转氨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