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在古城西安召开的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上,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再次成为会议讨论的焦点。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主任委员、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斯崇文教授介绍,慢性乙肝最关键的治疗应该是病原治疗,即能清除乙肝病毒(HBV)的抗病毒治疗。遗憾的是,我国目前所有临床应用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,均只能抑制病毒复制而无法将病毒从体内清除出去。
长期以来,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始终不佳,原因是慢性乙肝病人体内的HBV可以持久存在并进行复制,不能被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治疗药物清除,无法彻底根治。斯崇文教授总结了国内临床应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,不管是传统的干扰素,还是新药核苷类似物,最终效果只能抑制病毒。他说,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已20多年,虽有效,但疗效不佳。如何提高疗效?他建议医生要时刻为患者着想,合理把握干扰素应用的剂量和疗程。凡病人对药物不良反应可以耐受,经济条件允许,干扰素一次采用500万单位、疗程以6个月为好。被称作新世纪慢性乙肝治疗的抗病毒药物、核苷类似物的新药代表拉米夫定,日前已在国内临床试用了4年。斯崇文教授认为,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,应选择治疗前转氨酶(ALT)升高明显的病人,而且对有效的病人应长期治疗,一直要到病人出现乙肝病毒e抗原(HBeAg)血清转换后(即血清HBeAg转阴,抗-HBe阳性及HBVDNA阴性),才能考虑停药。他说,尽管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强,不良反应少,使用方便,但有些人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耐药,有的患者疗程超过6个月,病毒便开始发生变异,患者症状明显反弹,这时应及时停药。
鉴于目前还没有能够清除乙肝病毒、彻底治愈乙肝的药物,社会上虚假广告便乘虚而入。斯崇文教授希望广大同仁携手来攻关,加快有效药物的研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