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核苷类似物药物的抗乙肝病毒疗效,往往在一些评价指标的改善有各自的应用优势。在本届APASL大会上公布的研究数据表明,恩替卡韦是一种强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,治疗核苷初治患者3年的长期疗效稳定、可靠。
在3月28日的APASL大会上,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全球传染病药物研究中心副总裁Richard Colonno博士就恩替卡韦三年临床试验数据的意义,以及降低病毒载量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。治患者是指那些从未服用过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(核苷/核苷酸类似物)的慢性乙肝患者。他们的研究显示,在对这些患者用恩替卡韦治疗3年时,其乙肝病毒载量(HBVDNA)水平达到300拷贝/毫升以下(PCR检测不到的情形)的患者约占94%;对于那些曾经服用过拉米夫定(LVD)且产生对其耐药或对其治疗不应答的拉米夫定失效患者,用恩替卡韦治疗仍然可以使其中40%的HBV DNA低于300拷贝/毫升以下。
Colonno博士指出:“尽管乙肝病毒会发生突变,但是在核苷初治患者中,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、具有高‘耐药基因屏障’(需要T184、S202和M250这三个位点置换且这些置换可被拉米夫定治疗筛选出来)的特性,这正是其三年耐药率低于1%的原因。”
另一项试验数据显示,治疗24周时,45%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和13%接受阿德福韦治疗的患者的病毒载量达到检测限以下,证明恩替卡韦降低病毒载量的能力较阿德福韦更强、更快。
3月29日,台湾成功大学医院内科教授张定宗在日本京都向媒体介绍说,在他为主要研究者的ETV-022研究中,用恩替卡韦0.5毫克每天治疗核苷初治患者,HBeAg阳性患者治疗1年后的病毒学、组织学、生化学疗效指标均显著性优于拉米夫定100毫克每天。治疗1年后,拉米夫定组因出现较高比例的耐药而被终止研究,在随后1年,他们观察了恩替卡韦的持续疗效,发现在病毒载量下降、ALT复常和HBeAg血清学转换方面持续获益的同时,有额外的患者达到研究确定的终点(用PCR方法检测不到HBV DNA,ALT小于1×ULN,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)。
在此基础上进行的ETV-901研究是对上述研究中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1.0毫克每天进行治疗,直到总观察时间144周时止。张定宗表示,总数为354例患者中,应用恩替卡韦治疗1年、2年、3年的数据表明,达到病毒载量不可检测(小于300拷贝/毫升)的累计患者比例分别为67%、80%和82%,ALT复常比例分别为60%、87%和90%,HBeAg血清学转换发生比例分别为21%、31%和39%。